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业人士看车市:轿车进入中国家庭是必然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20日 10:01  中国青年报

  6月14日,中国汽车报副总编吴迎秋,做客人民网与网友交流,主题是“从车展看中国汽车业如何应对WTO的挑战”。其中有不少观点新颖独道,对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很有益。本报特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连续刊登。

  轿车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也是人民生活的权利,是必然趋势

  围绕发展轿车出现的交通、环保等问题要疏导,不能因噎废食

  轿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而不是现代文明的疾患

  最近一段时间,汽车是一个非常非常热的话题,对每个老百姓或者消费者来说,能不能有自己的私家车,能不能买得起这样的车,有了车以后是个什么样子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能不能对中国汽车产业形成一个很大的冲击,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层问题、立足之本问题也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

  汽车普及进入低收入阶层在我国的十五计划当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在“十五”期间,我们要鼓励汽车进入家庭,鼓励私车消费。具体的车型来说,在“十五”计划当中也写得非常清楚,就是我们要重点发展八万到十万元左右的、1升到1.3升排量的经济型轿车。

  难度有多大呢?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有现实的可能,但是也会遇到一些非常现实的困难。这些困难从汽车产业的角度讲,我们能不能提供符合以上要求的、满足中国百姓需要的车型来,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另外,从消费的环境考虑,中国的私车大量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使用环境的问题。比如说,城市规划的问题、交通拥堵的问题、环保的问题、能源的问题等等。当然这些问题不应该成为阻碍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理由。但是必须看到,在过去十几年当中我们在对私车消费这块估计不足,很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环境、使用环境有明显的滞后。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我认为首先不要简单地堵,要疏和导;应该说中国私车市场的潜力发挥出来不仅是中国百姓圆了自己的梦,而且私车消费的大量出现也刺激了消费,直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大量发展汽车工业,要提倡、鼓励汽车消费。

  我不同意“外国汽车成患”的说法。患,就是有毛病了。但是必须看到美国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汽车的大量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汽车在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汽车生活。不信你可以体会一下开着车在北京郊区休假的感受。

  前段日子有观点说出于环保的考虑要限制汽车的发展,中国前不久也有些城市实行过“无车日”。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在中国汽车是多了还是少了?我有个数字可以告诉大家。在美国1000人拥有汽车的数量在150辆左右;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只有10辆。另外,大家都知道,轿车进入家庭是多少中国百姓的一个梦啊!这么美好的一种向往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当然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历来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汽车工业有,别的工业也有;关键看如何去解决它。解决环保的问题,世界上已经在探讨很多种方式,比如说低油耗车,德国大众已经向市场推出了百公里油耗3升的车;前不久,大众的原总裁还开了一辆百公里油耗只有1公升的车。这可以看出,环保的问题是在逐渐的得到解决。另外,我们现在的一些新科技、新技术、新发明的大量出现也都使得我们现在汽车的尾气排放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至于城市里公交优先的原则,我认为大公交、小轿车都重要。我没听说国家提倡推广小轿车不提倡推广大公交,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解决百姓出行的方法

  至于个别城市碰到的路和车的关系问题。我觉得现在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实际上是对于前几年我们没有在吃、住、穿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及时去解决行的现代化有直接关系。这是“欠债”带来的拥堵。北京的车多、还是东京的车多、还是汉城的车多、还是美国纽约的车多?

  消费汽车是百姓的权利,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汽车消费。汽车在中国过去大家都认为是权力的象征,轿车的概念在国外是没有的,为什么把它叫做“轿车”呢?它象轿子(权力)。但是,在今天私车消费已经开始出现的时候,这种观念已经大大的淡化了。中国发展汽车产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买得起,消费得起。如果离开了这个,中国汽车也就不用做了。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