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汽车俱乐部巡展-英格尔俱乐部--英联邦专题 > 正文

2002年春节沪苏皖浙旅游计划六--网友:黯然销魂0000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3月14日 15:08 网友:黯然销魂0000

  车行天下:2002春节沪苏皖浙旅游计划(六)

  第五日

  08:00AM-08:30PM:早餐、集结;

  08:30PM-18:00PM:歙县古镇和邻近村落游览(步行+车行结合,里程总计约80公里),大致游览以下景区:歙县、唐模古桥、雄村书院、棠樾牌坊、新安江上游……

  【歙县古城】

  歙县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丽。境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到处可见,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主要景点有太白楼、新安碑园、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等。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句。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蜓200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碑园的廊龛中,陈列着歙县明万历年间收藏家吴廷收藏、镌刻的《余清斋帖》,以及歙县明崇祯年间收藏家吴桢所刻的《清鉴堂帖》。这两套碑贴共200余块,收集自晋至明历代中国书法大师代表作,精心雕刻,人称稀世珍本。日本藏有这套碑帖的完整拓本并视为法帖。

  许国石坊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许国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博得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栏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成双结对的彩凤珍禽,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12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石坊所有题词,均出自许国门生著名书法家黄其昌之手,使得整座石坊更显得豪放、华丽、威严。斗山街坐落于歙县城内。这条古街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

  陶行知纪念馆、行知公园均在歙县城内,纪念馆旧为崇一学堂,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宋庆龄为陶行知纪念馆题辞称之为:“万世师表”。歙县城内还有二座樵楼,一为南樵楼,俗称24根柱,据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

  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 

  【十桥九貌:唐模古桥掠影】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随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爿当铺,时称36典。其母想往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现修葺一新的园林,由94岁高龄的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顾廷龙老先生于1997年4月题写了“檀干园”三字,古朴苍劲,题字数月,顾老先生即飘然仙逝,令人扼腕长叹。

  园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所以有“小西湖”的美称。以“玉带桥”分外湖、内湖,形成“外西湖”、“内西湖”格局。过桥便是园内的中心“小瀛洲”(镜亭),3塘相连,宽亘10亩,灌田60亩,把“36典”也巧妙地隐喻进去了。

  镜亭是全园的中心,四面环水,结构精巧。亭外留有石砌平台。亭柱有楹联曰:“春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全联格律谨严,意境高远,恰如其份地写出了“小西湖”的四时美景、山形地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18块。当中6石较短,刻朱熹、苏轼、倪云路、赵孟睢⑽恼髅鳌⒉槭勘?人的行草。旁12石较长,刻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祝允明、罗洪先、罗牧、程京萼、陈亦禧、八大山人的行草书和陆岳的篆刻等,石质细腻,石刻精美,铁画银钩,龙蛇隐壁,气势恢宏。一室之内竟珍藏历代书法大家世擘之精品如此之多,简直像一个书法珍品的博物馆,可见徽商经济的繁荣和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据悉十年动乱时期,此亭发作了牛栏,才使这些无价之宝幸免于难。

  檀干园边有一棵已有400多年的古树。树端下部中空,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张口凝目,电视剧《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此拍摄的。离树不远有一座“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由“沙堤亭”前行便是同胞翰林石坊,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征。

  高阳桥连同建于其上的廊房现已改建成茶室,置身桥上,冲一盅黄山毛峰,边细细品茗,边浏览水街的景色,边欣赏旅游部门组织的歌舞或戏曲演唱,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杏旗飘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供人来往歇息聊天。映入眼帘的还有衣袖上卷在溪埠浣洗的村姑的倩影,以及声声入耳的捣衣槌声和她们相互用当地方言交谈的喁喁细语。“千门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于今已十分难寻,闻之真如置身明清街市之中,顿惑古韵悠悠,乡情淳浓。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

  唐模古桥历数: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秀美的檀干溪自西向东,把小小的唐模村一分为二,而架于溪上的十座古桥,又把被分割的南北两岸连成一个整体。这里既有散漫的情调,又无分离之伤感,“小桥、流水、人家”三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古朴、幽美的立体风景画。

  溪上村西第一座桥俗称石头桥,中间没有桥墩,由三榈瘸さ那嗌柙词澹苯蛹苡谀媳绷桨抖伞G琶嬗晔迓菲狡耄肴怀晌惶澹磺拍隙嗽⒂幸淮笮凸懊牛斯懊啪退憬舜遄?br>第二座桥称三石桥,这是由三块正方形青石架设而成,中间有一桥墩,南与路面平齐,北则高出路面一阶。

  第三座桥叫戏坦桥,该桥北侧源有一可容纳千余人的广场,古时候因为常在这里搭台唱戏、做庙会,故名戏坦,桥也因此而得名。

  第四和五座桥架设于水街上下两端,上端是溪腾桥,下端是太平桥。梁桥结构完全相同:中间有一桥墩,由两块侧立的青石板做桥梁,桥面是横铺石板,也是一色青石。

  第六座桥是高阳桥,这里曾供奉过观音菩萨,所以村民俗称观音桥。此桥是十座古桥中最精美的一座,已列为省级保护文物。高阳桥为双拱廊桥,桥拱长七米,高三米,桥面建有五座小殿,小殿上方置有彩绘天花板,四壁以壁画装饰,色彩至今仍鲜明艳丽;正脊中央安有锡制饰顶一座,远远望去,银光耀眼,甚为壮观。

  第七座桥叫义合桥。这座桥的石料较粗犷,没有精细加工,似乎保留了石料开采下来的原始痕迹,别有一番韵致。

  第八座桥叫灵官桥,因桥南有灵官菩萨庙而得名。这是一座独拱桥,南北两端有路上桥,均有三级台阶,桥下溪水与桥北檀干园的水塘相通。桥下游十米处,有三个圆形深坑,深不见底,人们比作三潭印月。

  第九座桥为五福桥,因桥北有五福庙而得名。与檀干园大门遥遥相对。最后一座桥坐落在八角亭东南侧,桥身呈"S"形,所以俗称蜈蚣桥。桥面由大石板铺设而成,虽历经风雨仍坚固平稳。

  唐模的十座石桥,横卧在一公里长的溪流之上,回肠九转,如王士祯所写“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游人在游览唐模景区的时候,不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位去畅意观赏这九貌十桥,定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读书入仕-话雄村】

  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而他们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的建造深深地印上了徽州商人独特的思想印记。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饴称富宇内,曾奉命接驾第二次南巡扬州的康熙皇帝,达到了一生荣光的巅峰。然而在程朱理学熏陶中长大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四民之业,惟士为上”、“商居四民之末”的观念。只是近于家乡“地狭人稠,耕不足食”的自然条件而勉强操起营商的行当,自从踏入商界那天起,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读书入仕”的欲望在他们已成为不可能的企盼之后,便把它当作人生唯一的终极目标,固执地移植到子孙们的脑海里。于是,曹堇饴病入膏肓、辗转病榻、弥留人间之际,嘱咐两个儿子曹景廷、曹景宸的只有一件事:“当在雄溪之畔建文昌阁、修书院。”

  乾隆二十四年春季里的一天,由曹景廷、曹景宸兄弟捐资建造的竹山书院矗立在雄村村口。跨进书院大门,厅堂宽敞明亮,正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是曹文植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书院作为府学、县学之外的私立教育机构,其经费须自行筹集。据统计,明清二代徽属六县共有书院54所。书院一方面广延名师硕儒来任教,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田制度,捐助“膏火费”等形式,使族中天资聪颖而贫不能入学者也能安心在书院就学。竹山书院旁还有一座“文昌阁”,飞檐画栋,八面玲珑,阁高三层,每层每角都悬有铜铃,微风吹动,铃音回响,不绝于耳。阁顶用纯锡铸造成宝葫芦形,既寓意为文曲星高照,又示意曹氏乃以才入仕、先学后臣的翰墨人家。

  从雄村走出的名宦当首推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尚书。曹文植自幼熟读经书,25岁考中传胪(即第四名进士,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在内廷为官多年,官至户部尚书。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由其承办。他办事干练,不徇私情,深得皇帝宠信。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任命他为总裁之一。其子曹振镛,从小受到家族的严格教育,刚成年就考中进士。关于曹振镛的苦读,雄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曹振镛在竹山书院就读时,顽劣异常,不肯用功。其姐十分着急,规劝他:“你不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乃父。”姐姐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千里之外为尼。”曹振镛从此潜心攻读,后一举中榜,并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其姐为不食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雄溪对岸建了一座慈光庵供其姐修行。如今慈光庵依旧掩映在竹山书院对面山腰的一抹绿树修竹之中。曹振镛为官后,乾隆皇帝见他言行举止很有其父的遗风,因而十分宠信,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嘉庆皇帝即位后,一次在宫中设宴,命大臣吟诗作赋,曹振镛的诗得第一名,遂擢升为工部尚书,不久又荣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道光皇帝继位后,任命曹振镛为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并赐建府第,在内宫悬挂他的画像,位列群臣之首。

  雄溪是雄村村前缓缓流过的那条江,即新安江上游。当初建造书院时,为防止江水冲涮临江而建的书院的基脚,遂沿江岸修起了一道数里长的堤坝,形成城堞,坝上遍植10余个品种的桃花,夹以紫荆。曹文植《石鼓研斋诗钞》有云:“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信步江岸,远眺苍山叠翠,白鹭低飞,近观江水平平,扁舟自横,会使你想起李白《清溪吟》,“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正是这里的生动写照。

  【古代妇女的悲壮画卷-棠樾牌坊观】

  祠堂是男性的天地,神位上供奉的男氏先祖。封建的纲常礼教认为女人是依附男人的,所以不能跨进祠堂一步。否则,便是大逆不道,对先祖的不敬。然而,在歙县棠樾村除有一座鲍氏支祠,还建有一座女祠。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棠樾村是明清世代徽商鲍氏家族聚居的一个村子。鲍氏支祠位于棠樾牌坊群北侧,又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女祠位于牌坊群西头,名为“清懿堂”,取“品行清白,懿德美好”的意思。男祠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该祠坐北朝南。嘉庆年间,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遗命其子有莱建女祠”,于是在与男祠相向处,建造了一座从南朝北的女祠,其坐向是借《易经》中的“田乾女坤,阴阳相悖”的哲理而设计;古人又认为“焉得萱草,言村之背”,背,即北堂,历来为母氏居地,坐向朝北,意在颂扬母恩母德。

  女祠构架宏大,进深48.4米,面阔16.9米,三进两天井,五开间。其规模超过男祠。门楼为砖雕精致的拱门,门厅外有栅门、八字墙,大门前有抱鼓石一对。中进深入步架,上有拱形轩顶,“清懿堂”匾额高悬,另有一方“贞烈两全”匾额,为清代曾国藩手书。天井下有蓄水池,廊屋环匝,檐柱皆石质,轩敞宏丽。檐间铺作平板枋上有一组仿明枫拱,誉替、梁驮、外檐柱撑皆雕刻精美。后进寝堂天井为深池式,两旁有廊庑,沿石阶通享堂。寝堂龛座上,供奉鲍氏女主牌位,将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按世系顺序排列,让后人顶礼膜拜,四时祭祀,奉为楷模。1994年,国家拨款按原貌修复了清懿堂,并根据家族的有关资料,设计了多组蜡制塑像,展示棠樾历代妇女的风采。

  徽州地处皖南腹地,群山环抱,土少人稠,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能着生业于地者,十不获一。”因此,人们为觅求生存,以经营四方作为治生之策,以经商获取利润来弥补生活资料的不足。因此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之说。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有70%的成年男子离乡从事商贸经营。尽管漂流四方经商赚钱的都是男子,但徽州妇女在商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她们不贪图家族安逸和亲人团聚,而是主动劝说丈夫出外操商贾之业。《太函集》卷11《金母七十寿序》就记述了这样一个事例。金长公之父在外经商,金长公长期居家,其妇谓之曰:“乡人亦以贾代耕耳,即舅在贾,君奈何以其故家食邪?”并筹集资金督促金长公出外经商,最终发家致富,妇“有首事件”。清懿堂里一组“送夫经商”蜡制塑像重现了当年徽商与妻儿别离的场面。村头水口边,杨柳依依,徽商鲍仁鳞妻江氏怀抱幼子,面罩愁云,唇翕微张,似叮咛远出家门的丈夫多保重身体。走在乡间小道上的丈夫,身着长衫,肩挎包袱,回首顾盼,与妻儿依依惜别。也许这一走就是十年八载乃至更长。鲍氏家族有规,不创辉煌业绩,不能回故里与家人相聚。违背族规将受到惩处。有一对夫妇新婚三月,丈夫即远出经商,妻子独守空房,以刺绣为生,每年用绵薄的积蓄购买一颗珠子以记岁月,一颗珠子一年泪,一颗珠子是一年不尽的思念。等到丈夫返家,妻子已去世三年,打开妆匣,里面已积聚了二十几颗珠子,盼夫望断秋水,而终生未能再团聚,这真是血和泪凝成的“盼夫珠”啊!

  徽州妇女节烈之风尤甚,有“相竞以贞,故节烈著闻多于他邑”之说。据《民国歙志》记载,明清两代,仅棠樾鲍氏家族就有贞节烈女59人。她们的悲惨身世告诉人们:这是以男性为主的传统社会结构及其伦理价值观对徽州妇女的摧残。封建伦理道德是一张禁锢妇女的无形的网,是一把戕害妇女的软刀子,使许多妇女成了封建纲常礼教的牺牲品。徽州妇女以他们的灵与肉为代价,才换得了家族的繁衍和兴旺,为徽商的崛起、振兴做出了牺牲和奉献。

  【牌坊-封建伦理的物化象征】

  在徽州,牌坊是与民居、祠堂并列的闻名遐迩的建筑。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封建礼教对徽州社会的影响特别深远,因此,古代徽州大地上建起牌坊数以千计,虽经沧桑巨变,至今留存的仍有很多,犹如一座诺大的“牌坊艺术博物馆”。

  【忠孝节义的人造化石】

  歙县棠樾村口百余米长的甬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着7座牌坊,这就是全国罕见的棠樾牌坊群。四周是一片平畴,7座牌坊拔地而起,雄伟高大,古朴典雅,蔚为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楼梦》、《烟锁重楼》、《儒林外史》等数10部影视剧曾在这里拍摄。

  牌坊群以“义”字坊为中心,按“忠、孝、节、义”的顺序由两头向中间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开。依次为鲍象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鲍文渊妻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慈孝里坊、鲍灿忠孝坊。明建3座,清建4座。

  鲍象贤尚书坊,明天启二年(1622年)秋始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秋重修。此坊为四柱冲天式,是为表彰鲍象贤戌边有功而建的。鲍象贤,为棠樾鲍氏十六世祖,嘉靖八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镇守云南、山东时,劳绩卓著。隆庆初卒,赠工部尚书。石坊上镌刻“命涣丝纶”,意为对皇上的诰命忠心不二地执行,以称道其忠。因此,被皇上恩泽三代,替其祖父鲍灿赢得了一个孝行坊。鲍灿孝子坊为明嘉初年始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牌坊额刻“旌表孝行赠兵右部右侍郎鲍灿”。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他因母亲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即持续吸吮老母双脚脓血,终致痊愈。其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了这座旌表牌坊。

  慈孝里坊,明永乐年始建,弘治十四年(1510年)重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该坊上面镌刻着“御制”、“慈孝里”,象征着对孝道的最高礼赞。据旧《歙县志》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世达率部叛乱,四处却掠百姓,棠樾人鲍寿松和其父均为叛军所获。叛军决定二人只能存活其一,并由他们自行商定。于是父子二人展开了一场死亡争夺战,都想以自己的死换取亲人的生命。正当他们争执不下时,丛林间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叛军疑有追兵,仓皇逃窜,鲍氏父子都保全了性命。后来鲍寿松入仕,朝廷为表彰他们父子的父慈子孝,赐建了“慈孝里”牌坊。石坊上刻有明永乐帝御赐诗,诗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有子阶前求代死,此身遂保百年期。救父由来孝义深,顿令强暴肯回心;鲍家父子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人们对鲍氏父子的美德极为钦仰。乾隆皇帝下江南闻知此事后,专为鲍氏祠堂御书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以示褒奖。在徽州,像这样孝行为数极多。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鲍逢昌孝子坊,就凝结着一个“千里寻父”的故事。鲍逢昌之父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讯。清顺治三年,鲍逢昌年方十四,家境贫寒,为了寻父,便沿途乞讨,千里漂泊。也许是鲍逢昌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在湖北雁门古寺与父亲不期而遇,并把父亲接回家中。这里,母亲病重在床,鲍逢昌又历尽艰辛,攀崖越岭,四处采药医治,并割股疗亲,以表孝心。乾隆三十九年下旨旌表,称赞他“天鉴精诚”、“人钦真孝”。后即建此坊,传誉乡里。

  理学家们除宣扬孝道外,还大力宣传贞节观念。宋代理学家程颐就曾说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节烈观,使广大妇女耳濡目染,铭刻于心。所以,理学渊源之地的徽州,贞节牌坊所占比例最多。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汪氏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20年,可谓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鲍文渊妻吴氏节孝坊,上刻“节劲三冬”、“脉存一线”。吴氏,上海嘉定人,22岁嫁到棠樾。29岁时丈夫便去世了,她立志守节;同时,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她还安葬好未埋的祖宗遗骨,修好祖族坟茔。吴氏守寡终身,于60岁去世。吴氏以继妻之身,能尽育子修坟守节之职,足见理学对其影响之深。据歙人赵吉士评价,“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绝非虚言。徽州一座座用血泪凝铸的节孝牌坊为不幸的妇女带来了无上荣光,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受礼教的摧残。

  棠樾村有了忠、孝、节牌坊。但村里名流巨富仍嫌不足,想造一个“义”字坊,凑齐“忠、孝、节、义”四字,好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于是打通关节,将这层意思透露给乾隆皇帝。乾隆应允,但要棠樾鲍家盐商为朝廷修筑八百里河堤,发放三个省的军饷。世代官商、时为两淮盐运司的鲍漱芳当即答应。据《歙县志》载:洪泽湖决堤,鲍漱芳集议公捐大米六万担;淮河、黄河大水成灾,又力请公捐麦四万担,“所存活者不下数十万人”;改六塘河,开山归海,又“集众输银三百万两,以佐工需”;疏浚芒稻河,捐银六万两;助浚沙河闸,捐银五千两,等等。故“以屡次捐输;叠奉恩旨,以优议叙,加十级”,深得皇上欢心和赞赏,于是在清嘉庆二二五年(1820年)赐建了这座“乐善好施”的义字坊。环视全国牌坊,还很少见到有这种义字坊。由此可见徽商“藏镪百万”的经济实力和“上交天子”的政治地位,开全国之先河,树立起这座富丽堂皇的义字坊。

  7座牌坊7个故事。它是鲍氏家族荣耀的丰碑,闪耀着一代徽商的辉煌;它是封建伦理的人造化石,浓缩了一个个贞妇懿女血泪交织的故事。

  【一座科举纪念碑】

  棠樾牌坊群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风格独特、保存完好,为全国罕见。而位于歙县城内解放街和打箍井街十字路口上的许国石坊,四坊架连,八脚并立,高大宏伟,也是举世无双的杰作。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1584年),距今已月400余年的历史。许国,歙县人。明嘉靖乙丑年(1565年)中进士,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故人称“三朝元老”。曾获御赐一品服出使朝鲜,驻外期间“馈赠一无所受,朝鲜勒石以颂”。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赞机务,旋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次年9月又晋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不久,他即在故乡修建了这座石坊。

  在石坊的前后左右都有题签镌刻。前后两面的顶层和侧面第三层的正中镶嵌着双龙盘边的匾额,上面直书“恩荣”两字,表明这是皇帝赐予的恩典和荣光。底层四面额坊上分别镌刻着“大学士”三个大字;前后两面小坊上署有“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全副头衔;前后两面的第二层枋上各为“先学后臣”、“上台元老”斗大楷书刻字。“先学后臣”表明许国是科班出身,凭着文才而登上仕途,借以宣扬“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上台元老”,“上台”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三台”本来是星象的名称,而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石坊两边还刻有当地地方官员的姓名、职位及纪年。石坊上所有题字,全部是馆阁体、臂窠书,相传出自清代一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字体貌丰骨劲,挥洒自如。惜未留下落款,现在只能从清代吴梅颠的《徽城竹枝词·咏八脚牌楼》的诗句“八脚牌楼学士坊,题额字爰董其昌”加以佐证。

  按当时礼法规定,臣民功德卓著者,经恩准可建四脚牌坊加以旌表,如越级自建,则犯欺君之罪。许国竟能在故乡造起了八脚牌坊,其中蕴藏着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许国少时家贫,考取秀才后因生计所迫曾在泾县处馆执教。所授学生纷纷中举,步入仕途。一日,学生相邀款待许国,席间一少年行志者追问先生:“先生学问如此之高,何不再考,岂能满足于一秀才呢?”许国默然。另一位年少气盛者说:“只有状元学生,哪有状元先生呢?”许国闻言,拂而愠怒:“古语有云‘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十年不鸣,一鸣惊人。’难道没听说过吗?”不少学生哄然大笑道:“先生如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我辈当运石到徽州为先生造一座牌坊。”许国高声道:“好,他年定叫尔辈践此诺言。”事后,许国闭馆回徽,深居苦读,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乡试第一,高中解元,过四年殿试又中第七名进士,以后历任三朝,甚有政绩,被赞为“协忠运筹,茂著劳绩”,万历皇帝下旨恩准其回乡建一座四脚牌记。许国想,在徽州四脚坊太多了,造得再雄伟精致也不足为荣,于是就想造一座八脚牌坊。但私造八脚牌坊是有杀头之祸的。于是他暗生一计,圣旨虽下,许国却迟迟不动身,三两天就去朝见万历皇帝。万历帝问:“爱卿何不赶紧回乡去营造牌楼?”许国答:“臣正准备回家去造牌楼。”就这样过了三四个月,万历帝又如此问,许国又如此答。万历帝显得不耐烦了,说:“老爱卿办事从未如此拖沓,如今竟为造牌楼拖这么长时日,照朕说,不要说四脚牌楼,就是八脚牌楼也造好了。”许国闻言,正中下怀,俯身便拜:“谢主龙恩,臣回去就造八脚牌楼。”万历帝见状,方知上当,但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又想到许国是三朝元老,功绩赫赫,也就破例默许了。于是许国回徽州催动府县,鸠集工匠,营造牌坊。为报泾县之辱,又命泾县令造牛车,征民工,从泾县运石头到徽州造八脚牌坊。至今还有一首民谣反映此事:“泾县牛,拉石头,拉到徽州造牌楼。送给许国大学生,荣宗耀祖传千秋。”历来长辈以此歌谣劝诫对师长不尊这孺子,而许国知耻后进、功名成就的故事在这里也传为美谈。

  许国石坊集徽派文化于一身,在建筑上代表着16世纪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它实际是一座“科举纪念碑”,象征着在官本位的传统社会中读书入仕的崇高地位和科举成功为家族带来的无上荣誉。

  【古代妇女的悲壮画卷-棠樾牌坊观】

  祠堂是男性的天地,神位上供奉的男氏先祖。封建的纲常礼教认为女人是依附男人的,所以不能跨进祠堂一步。否则,便是大逆不道,对先祖的不敬。然而,在歙县棠樾村除有一座鲍氏支祠,还建有一座女祠。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棠樾村是明清世代徽商鲍氏家族聚居的一个村子。鲍氏支祠位于棠樾牌坊群北侧,又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女祠位于牌坊群西头,名为“清懿堂”,取“品行清白,懿德美好”的意思。男祠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该祠坐北朝南。嘉庆年间,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遗命其子有莱建女祠”,于是在与男祠相向处,建造了一座从南朝北的女祠,其坐向是借《易经》中的“田乾女坤,阴阳相悖”的哲理而设计;古人又认为“焉得萱草,言村之背”,背,即北堂,历来为母氏居地,坐向朝北,意在颂扬母恩母德。

  女祠构架宏大,进深48.4米,面阔16.9米,三进两天井,五开间。其规模超过男祠。门楼为砖雕精致的拱门,门厅外有栅门、八字墙,大门前有抱鼓石一对。中进深入步架,上有拱形轩顶,“清懿堂”匾额高悬,另有一方“贞烈两全”匾额,为清代曾国藩手书。天井下有蓄水池,廊屋环匝,檐柱皆石质,轩敞宏丽。檐间铺作平板枋上有一组仿明枫拱,誉替、梁驮、外檐柱撑皆雕刻精美。后进寝堂天井为深池式,两旁有廊庑,沿石阶通享堂。寝堂龛座上,供奉鲍氏女主牌位,将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按世系顺序排列,让后人顶礼膜拜,四时祭祀,奉为楷模。1994年,国家拨款按原貌修复了清懿堂,并根据家族的有关资料,设计了多组蜡制塑像,展示棠樾历代妇女的风采。

  徽州地处皖南腹地,群山环抱,土少人稠,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能着生业于地者,十不获一。”因此,人们为觅求生存,以经营四方作为治生之策,以经商获取利润来弥补生活资料的不足。因此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之说。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有70%的成年男子离乡从事商贸经营。尽管漂流四方经商赚钱的都是男子,但徽州妇女在商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她们不贪图家族安逸和亲人团聚,而是主动劝说丈夫出外操商贾之业。《太函集》卷11《金母七十寿序》就记述了这样一个事例。金长公之父在外经商,金长公长期居家,其妇谓之曰:“乡人亦以贾代耕耳,即舅在贾,君奈何以其故家食邪?”并筹集资金督促金长公出外经商,最终发家致富,妇“有首事件”。清懿堂里一组“送夫经商”蜡制塑像重现了当年徽商与妻儿别离的场面。村头水口边,杨柳依依,徽商鲍仁鳞妻江氏怀抱幼子,面罩愁云,唇翕微张,似叮咛远出家门的丈夫多保重身体。走在乡间小道上的丈夫,身着长衫,肩挎包袱,回首顾盼,与妻儿依依惜别。也许这一走就是十年八载乃至更长。鲍氏家族有规,不创辉煌业绩,不能回故里与家人相聚。违背族规将受到惩处。有一对夫妇新婚三月,丈夫即远出经商,妻子独守空房,以刺绣为生,每年用绵薄的积蓄购买一颗珠子以记岁月,一颗珠子一年泪,一颗珠子是一年不尽的思念。等到丈夫返家,妻子已去世三年,打开妆匣,里面已积聚了二十几颗珠子,盼夫望断秋水,而终生未能再团聚,这真是血和泪凝成的“盼夫珠”啊!

  徽州妇女节烈之风尤甚,有“相竞以贞,故节烈著闻多于他邑”之说。据《民国歙志》记载,明清两代,仅棠樾鲍氏家族就有贞节烈女59人。她们的悲惨身世告诉人们:这是以男性为主的传统社会结构及其伦理价值观对徽州妇女的摧残。封建伦理道德是一张禁锢妇女的无形的网,是一把戕害妇女的软刀子,使许多妇女成了封建纲常礼教的牺牲品。徽州妇女以他们的灵与肉为代价,才换得了家族的繁衍和兴旺,为徽商的崛起、振兴做出了牺牲和奉献。

  【牌坊-封建伦理的物化象征】

  在徽州,牌坊是与民居、祠堂并列的闻名遐迩的建筑。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封建礼教对徽州社会的影响特别深远,因此,古代徽州大地上建起牌坊数以千计,虽经沧桑巨变,至今留存的仍有很多,犹如一座诺大的“牌坊艺术博物馆”。

  【忠孝节义的人造化石】

  歙县棠樾村口百余米长的甬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着7座牌坊,这就是全国罕见的棠樾牌坊群。四周是一片平畴,7座牌坊拔地而起,雄伟高大,古朴典雅,蔚为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楼梦》、《烟锁重楼》、《儒林外史》等数10部影视剧曾在这里拍摄。

  牌坊群以“义”字坊为中心,按“忠、孝、节、义”的顺序由两头向中间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开。依次为鲍象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鲍文渊妻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慈孝里坊、鲍灿忠孝坊。明建3座,清建4座。

  鲍象贤尚书坊,明天启二年(1622年)秋始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秋重修。此坊为四柱冲天式,是为表彰鲍象贤戌边有功而建的。鲍象贤,为棠樾鲍氏十六世祖,嘉靖八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镇守云南、山东时,劳绩卓著。隆庆初卒,赠工部尚书。石坊上镌刻“命涣丝纶”,意为对皇上的诰命忠心不二地执行,以称道其忠。因此,被皇上恩泽三代,替其祖父鲍灿赢得了一个孝行坊。鲍灿孝子坊为明嘉初年始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牌坊额刻“旌表孝行赠兵右部右侍郎鲍灿”。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他因母亲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即持续吸吮老母双脚脓血,终致痊愈。其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了这座旌表牌坊。

  慈孝里坊,明永乐年始建,弘治十四年(1510年)重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该坊上面镌刻着“御制”、“慈孝里”,象征着对孝道的最高礼赞。据旧《歙县志》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世达率部叛乱,四处却掠百姓,棠樾人鲍寿松和其父均为叛军所获。叛军决定二人只能存活其一,并由他们自行商定。于是父子二人展开了一场死亡争夺战,都想以自己的死换取亲人的生命。正当他们争执不下时,丛林间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叛军疑有追兵,仓皇逃窜,鲍氏父子都保全了性命。后来鲍寿松入仕,朝廷为表彰他们父子的父慈子孝,赐建了“慈孝里”牌坊。石坊上刻有明永乐帝御赐诗,诗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有子阶前求代死,此身遂保百年期。救父由来孝义深,顿令强暴肯回心;鲍家父子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人们对鲍氏父子的美德极为钦仰。乾隆皇帝下江南闻知此事后,专为鲍氏祠堂御书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以示褒奖。在徽州,像这样孝行为数极多。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鲍逢昌孝子坊,就凝结着一个“千里寻父”的故事。鲍逢昌之父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讯。清顺治三年,鲍逢昌年方十四,家境贫寒,为了寻父,便沿途乞讨,千里漂泊。也许是鲍逢昌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在湖北雁门古寺与父亲不期而遇,并把父亲接回家中。这里,母亲病重在床,鲍逢昌又历尽艰辛,攀崖越岭,四处采药医治,并割股疗亲,以表孝心。乾隆三十九年下旨旌表,称赞他“天鉴精诚”、“人钦真孝”。后即建此坊,传誉乡里。

  理学家们除宣扬孝道外,还大力宣传贞节观念。宋代理学家程颐就曾说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节烈观,使广大妇女耳濡目染,铭刻于心。所以,理学渊源之地的徽州,贞节牌坊所占比例最多。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汪氏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20年,可谓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鲍文渊妻吴氏节孝坊,上刻“节劲三冬”、“脉存一线”。吴氏,上海嘉定人,22岁嫁到棠樾。29岁时丈夫便去世了,她立志守节;同时,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她还安葬好未埋的祖宗遗骨,修好祖族坟茔。吴氏守寡终身,于60岁去世。吴氏以继妻之身,能尽育子修坟守节之职,足见理学对其影响之深。据歙人赵吉士评价,“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绝非虚言。徽州一座座用血泪凝铸的节孝牌坊为不幸的妇女带来了无上荣光,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受礼教的摧残。

  棠樾村有了忠、孝、节牌坊。但村里名流巨富仍嫌不足,想造一个“义”字坊,凑齐“忠、孝、节、义”四字,好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于是打通关节,将这层意思透露给乾隆皇帝。乾隆应允,但要棠樾鲍家盐商为朝廷修筑八百里河堤,发放三个省的军饷。世代官商、时为两淮盐运司的鲍漱芳当即答应。据《歙县志》载:洪泽湖决堤,鲍漱芳集议公捐大米六万担;淮河、黄河大水成灾,又力请公捐麦四万担,“所存活者不下数十万人”;改六塘河,开山归海,又“集众输银三百万两,以佐工需”;疏浚芒稻河,捐银六万两;助浚沙河闸,捐银五千两,等等。故“以屡次捐输;叠奉恩旨,以优议叙,加十级”,深得皇上欢心和赞赏,于是在清嘉庆二二五年(1820年)赐建了这座“乐善好施”的义字坊。环视全国牌坊,还很少见到有这种义字坊。由此可见徽商“藏镪百万”的经济实力和“上交天子”的政治地位,开全国之先河,树立起这座富丽堂皇的义字坊。

  7座牌坊7个故事。它是鲍氏家族荣耀的丰碑,闪耀着一代徽商的辉煌;它是封建伦理的人造化石,浓缩了一个个贞妇懿女血泪交织的故事。

  【一座科举纪念碑】

  棠樾牌坊群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风格独特、保存完好,为全国罕见。而位于歙县城内解放街和打箍井街十字路口上的许国石坊,四坊架连,八脚并立,高大宏伟,也是举世无双的杰作。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1584年),距今已月400余年的历史。许国,歙县人。明嘉靖乙丑年(1565年)中进士,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故人称“三朝元老”。曾获御赐一品服出使朝鲜,驻外期间“馈赠一无所受,朝鲜勒石以颂”。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赞机务,旋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次年9月又晋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不久,他即在故乡修建了这座石坊。

  在石坊的前后左右都有题签镌刻。前后两面的顶层和侧面第三层的正中镶嵌着双龙盘边的匾额,上面直书“恩荣”两字,表明这是皇帝赐予的恩典和荣光。底层四面额坊上分别镌刻着“大学士”三个大字;前后两面小坊上署有“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全副头衔;前后两面的第二层枋上各为“先学后臣”、“上台元老”斗大楷书刻字。“先学后臣”表明许国是科班出身,凭着文才而登上仕途,借以宣扬“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上台元老”,“上台”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三台”本来是星象的名称,而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石坊两边还刻有当地地方官员的姓名、职位及纪年。石坊上所有题字,全部是馆阁体、臂窠书,相传出自清代一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字体貌丰骨劲,挥洒自如。惜未留下落款,现在只能从清代吴梅颠的《徽城竹枝词·咏八脚牌楼》的诗句“八脚牌楼学士坊,题额字爰董其昌”加以佐证。

  按当时礼法规定,臣民功德卓著者,经恩准可建四脚牌坊加以旌表,如越级自建,则犯欺君之罪。许国竟能在故乡造起了八脚牌坊,其中蕴藏着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许国少时家贫,考取秀才后因生计所迫曾在泾县处馆执教。所授学生纷纷中举,步入仕途。一日,学生相邀款待许国,席间一少年行志者追问先生:“先生学问如此之高,何不再考,岂能满足于一秀才呢?”许国默然。另一位年少气盛者说:“只有状元学生,哪有状元先生呢?”许国闻言,拂而愠怒:“古语有云‘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十年不鸣,一鸣惊人。’难道没听说过吗?”不少学生哄然大笑道:“先生如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我辈当运石到徽州为先生造一座牌坊。”许国高声道:“好,他年定叫尔辈践此诺言。”事后,许国闭馆回徽,深居苦读,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乡试第一,高中解元,过四年殿试又中第七名进士,以后历任三朝,甚有政绩,被赞为“协忠运筹,茂著劳绩”,万历皇帝下旨恩准其回乡建一座四脚牌记。许国想,在徽州四脚坊太多了,造得再雄伟精致也不足为荣,于是就想造一座八脚牌坊。但私造八脚牌坊是有杀头之祸的。于是他暗生一计,圣旨虽下,许国却迟迟不动身,三两天就去朝见万历皇帝。万历帝问:“爱卿何不赶紧回乡去营造牌楼?”许国答:“臣正准备回家去造牌楼。”就这样过了三四个月,万历帝又如此问,许国又如此答。万历帝显得不耐烦了,说:“老爱卿办事从未如此拖沓,如今竟为造牌楼拖这么长时日,照朕说,不要说四脚牌楼,就是八脚牌楼也造好了。”许国闻言,正中下怀,俯身便拜:“谢主龙恩,臣回去就造八脚牌楼。”万历帝见状,方知上当,但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又想到许国是三朝元老,功绩赫赫,也就破例默许了。于是许国回徽州催动府县,鸠集工匠,营造牌坊。为报泾县之辱,又命泾县令造牛车,征民工,从泾县运石头到徽州造八脚牌坊。至今还有一首民谣反映此事:“泾县牛,拉石头,拉到徽州造牌楼。送给许国大学生,荣宗耀祖传千秋。”历来长辈以此歌谣劝诫对师长不尊这孺子,而许国知耻后进、功名成就的故事在这里也传为美谈。

  许国石坊集徽派文化于一身,在建筑上代表着16世纪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它实际是一座“科举纪念碑”,象征着在官本位的传统社会中读书入仕的崇高地位和科举成功为家族带来的无上荣誉。

  【山水画廊-新安江】

  发源于黄山、白际山的新安江,是歙县的母亲河。她在歙县境内的流程为76.75公里,并吸纳百十条大小支流,滋润着歙县的土地,养育了歙县人民,还以一幅山水画廊的秀丽风光,慰藉着人们的心灵。

  歙县的新安江山水画卷,是从与屯溪区交界的王村开始展开的。在那里,急流险水陡变为平波碧湖。东岸岗崖上有篆刻石“郑公钓台”,那是元末隐士郑玉垂钓处;西岸则河滩平阔,远山隐隐,村舍连连,村舍连连,软烟缕缕,呈一派乡间清丽景色。

  江山潺潺前行,便有一孤山屹立中流,那是被佛家誉为“小南海”的岑山。它突兀江中,劈碎江流向两边卷起千堆雪流。此为新安江上第一岛。岛上怪石峥嵘,绿树蓊蔚,当年香火鼎沸之状不见了,两岸清新飘逸之景仍存。

  离“小南海”不远,即是曹氏“父子尚书”故里雄村。远远便见尖顶挑檐的“文昌阁”耸立于绿树丛中,古朴雅致的“竹山书院”与之毗连,临江堤栏逶迤,坝上桃花盛开。书院旁牌坊巍峨,江对岸山腰间还有一慈光庵,古朴幽深,深藏着一个“隔江千里远”的传说。

  轻舟一叶飘然去,橹摇浆影画中诗。峰回水转,江面逐渐开阔。在练江汇入新安江之后,很快即到妹滩水域。过去,这里江中巉岩裸露,斜向排列如过江之鲫。如今在此建设航道综合开发工程,江面已是波光粼粼,倒映两岸山峦村舍如画境。

  自妹滩以下,便进入瀹潭、漳潭、绵潭“三潭枇杷”产区。两岸岗坡连绵,枇杷林层层苍翠。到了五月,黄橙橙的枇杷挂满枝头,恰似满天星半点缀在绵云之中。著名诗人流沙河来此游览时,曾饱含激情地吟唱:“浔阳琵琶三弹,歙县三潭枇杷,琵琶三弹涌清波,三潭枇杷挂金霞。琵琶,枇杷,留连难返,主人忘归客不发。”

  过了“三潭”便是九里潭。早晨,九里潭中波光粼粼,细涛拍岸,扁舟摇弋,鱼鸥追戏,山峰如秀女婷婷玉立,江面若彩练缓缓游移。入夜,江上渔火,村内灯火,天上星火,连缀交织,如金色项链从苍穹直连人间。

  新安江向东北奔流,昌源河朝西南倾注,两水交汇处便是古镇深渡。这里北连黄山、南接千岛湖,是黄山市最大的水陆码头。古街古韵犹存,新街气象万千。商贾云集,游客穿梭,长桥横空习架,江上舟楫进出,更有新辟的绿岛、凤凰岛观光胜景,已成为黄金旅游线上一颗明珠。

  深渡之下,两岸青山夹峙,形成江流峡谷,山映江中,山青水碧。江畔居民,层层排排、错落有致。沿岸有正口、溪口、街口三个重要乡埠,俗称“三口”。三口地区,柑桔林成片连坡,到了秋天,“三口”蜜桔熟了,桔红叶碧,恰如绿帷上闪灼着红星星。一出街口,江水淼淼,已成高峡出平湖之势,那就到了浙江地界。

  纵观新安江多彩的画卷,弯弯碧波荡小舟如叶;翠峦迭迭,绕岚雾似纱;村落座座,白墙青瓦;茶园果园,吐芬溢芳。景因节气变,色随四时换。即是诗,又是画,迷了古人,“摇艇人新安”;醉了今人,“两岸看不厌”。有位名记者来此采访,即兴赞曰:“不是漓江,胜似漓江!”

  18:00PM-20:00PM:回歙县居所,车辆集结,晚餐,并在此讨论继续游览景德镇婺源景区还是沿向东进入浙江临安,继续浙江西部临安境内浙西大峡谷游览(有关浙西景区介绍文章坛子里已经很多)……

  【车辆通行费】:无;

  【汽油费】:每车约20元;

  【门票费】:每人约100元

  【食宿费】:每人约200元;

  一番心血,仅供参考……

  黯然销魂0000能否随团成行,一切尚在未知……



评论】【汽车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 分类信息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解救失眠抑郁症、高血压 口臭口腔溃疡耳鼻喉
·解放”痛风、高血压! ·皮肤癣鱼鳞病最新成果 ·冬季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新浪黄页诚招代理
·开麦当劳式的美式快餐店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迎春节快开花坊专卖店 ·高血压——全新突破!
·8800元投资!88万年利 ·粥全粥道,发财之道! ·电池出租环保赚大钱 ·新法巧治肝病、皮肤癣!
·香港女鞋女包火爆招商 ·投资壹万年利十五万! ·中医专治失眠抑郁症!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