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GPS亲密全接触专题 > 正文

防范车辆骗租骗盗的法宝--GPS与汽车租赁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22日 15:12 《汽车与安全》杂志社

  一、阳光产业:汽车租赁业

  缘于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中国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在北京诞生了,1989年7月30日在《中国日报》上刊登了一个广告,标题是:First, rent a car。中国的汽车租赁业,由20辆标致、50辆切诺基、配置13名工作人员的规模,于1989年8月1日正式运营。

  这个偶然的机会就是体育盛会“北京亚运会”,提供汽车租赁的目的和任务非常简单明确,就是为国外记者提供运动会期间的采访用车。

  汽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双休日”的实现,使得人们一年的休息日达到110天,接近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假日经济”已在我国悄然开始。“司机”从一种职业变成了一项技能,全国驾驶证拥有者近6000万人,占人口比例的近二十分之一,汽车消费成为新的经济热点,正开始走入千家万户。但受到燃油供应不足、城市人口密度大以及道路交通能力等实际国情所限制,又限定了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人们对汽车消费需求的满足,也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租赁汽车则可以实现以一定的车辆数量满足数十倍用户的用车需求,节省占地、降低道路的交通压力,缓解大的汽车消费需求与小的汽车保有量这对矛盾,因此,发展汽车租赁无疑是中国实现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的有效方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汽车租赁业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开展了这一业务,汽车租赁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企业约500家,汽车数量达到100万辆,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北京市企业200余家,汽车数量2万余辆,但与国际水平距离很大,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申奥成功,使得汽车租赁行业再一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与国际汽车租赁业近百年的历史相比,中国的汽车租赁业还是一个蓓蕾和幼苗,但却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阳光产业,国人期盼着它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

  二、面临的问题

  为什么汽车租赁业在我国不断按市场的需求迅速发展呢?难以回避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骗租、骗盗、逾期不还车、逾期不交费、租金无法收回、超出约定范围行驶等,几乎随时有可能发生,在北京一家企业发生了20辆桑塔纳2000运营不到半年,损失八辆,有相当数量的中小租赁企业,就是由于遭受骗租、骗盗、租金无法收回等事件的打击而导致企业倒闭或陷入困境。目前的防范办法就是不断增加对租车者的信誉考证条件,使得租赁行业的市场被压缩在极少数消费群体上,但这不仅限制了业务发展,而且仍然不可能完全摆脱上述风险的阴影,整个业务过程却由此复杂化,手续繁多,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与汽车关系密切的汽车保险业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面对种种风险和损失,保险公司基本上不进行承保,经营者缺少有效化解风险的办法。

  总之,目前很难确定一种适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确保经营安全的同时,又能够确保经营收益的实现,这就是汽车租赁行业难以迅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GPS”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GPS应用,不是单纯的应用GPS技术,而是将GPS技术与多种现代化高新技术如:GSM、GIS、计算机网络和大型数据库等组成综合应用的系统。

  简单地说,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和车载终端两大部分组成,车载终端安装在汽车上,终端可以接受监控中心下发的指令,将实时获得的车辆各种信息,如准确的车辆,位置、运动状态等等传输到监控中心,特殊情况下通过监控中心对车辆实施强制控制,如:强制停驶或行驶恢复、锁上或打开车门、限定车辆的行驶范围或路线等等,还可以将车辆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在需要的时候回放出来。

  从以上内容得出,GPS技术应用系统是通讯领域的技术产物,汽车租赁经营者如何拥有这样的系统,又如何充分利用好系统呢?

  在市场经济指引企业发展的今天,只要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服务,并按照需求者的需求提供服务。近两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企业发展重点指向了对移动目标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相继建立了服务体系,以满足包括汽车租赁业在内的与车辆有关的各行各业的需求。用户只需购买车载终端安装在车辆上,交纳相应的系统使用费,就进入了该系统并获得相应服务。

  四、系统功能简介

  目前所开发的GPS技术应用系统,按系统服务信息传输媒体或通讯方式可分为:常规网、集群网、数字集群网和公众移动通讯网(GSM)四大类,前三种方式,需要专门建设通讯网络,这就带来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同时,这些网络普遍存在覆盖范围小,支持用户数量少,难以全面联网提供服务等弱点,这就了限定了汽车租赁业不适宜采用前三种方式的应用系统;而采用GSM公众移动通讯网,作为行业服务信息传输媒体,则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文前面所说的汽车租赁行业的应用系统,就是利用GSM公众移动通讯网络,配以GIS地理信息处理系统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定位:用户随时可以通过GIS系统形象化地看到车辆在地图上的行驶状态,得到车辆的状态信息,如时间、行驶速度、行驶方向等。

  2、轨迹跟踪: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时间间隔连续记录车辆的位置信息,就是对该车辆在一段时间内的行驶情况进行跟踪,并记录行驶轨迹,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回放该轨迹。

  3、强制控制:中心可以对车辆进行强制停驶/行驶恢复、锁车门/打开车门、切断电路/接通电路、切断油路/恢复油路、鸣笛、闲灯等操作。

  4、界域限制:如果对车辆实施行范围的限定,当车辆驶出该区域,车载终端便自动向中心发送越界报警。

  5、通话:移动通讯是GSM网络最基本的应用功能,所以,每一个车载终端就相当于一部移动电话,与普通移动电话基本功能一样,所不同的是中心可以对其实施控制,限制它的使用如:只能接听、只能拨出固定号码、正常使用或屏蔽。

  6、限速:当对车辆实施了行驶速度的限定,当车辆高于最高限速行驶时,车载终端自动向中心进行信息反馈。

  7、信息定时反馈:系统可以采用绝对定时和相对定时两种方式,获得车辆的各种信息,终端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或在具体的时刻向中心发送车辆的相关信息。

  8、周边防护;对于设防状态的车辆,发生打开车门、车窗、打碎玻璃、开启等情况,系统自动报警,在监控中心会伴有相应情况时的声光提示。

  9、预留接口:支持IC卡、打印输出、相关车辆数据采集。

  10、相关车辆数据采集。

  10、其他:信息服务、群呼、语音广播等。

  在系统开发者的艰苦努力下,所开发的系统不仅解决了汽车租赁行业所面临的难题,同时在成本、价格、外型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如:最初的车载终端价格是上万元人民币,重量有几公斤,又重又大,现在价格下降了50%以上;最小的终端不到200克重,体积非常小巧,很容易在车上隐藏安装。这些努力为汽车租赁行业全面使用该系统提供了先决条件。

  上述针对汽车租赁行业的应用系统,在北京、深圳等地已经经过了两年多实际应用考验,通过许多应用实例证实系统是成功的、切实可行的。

  五、行业发展

  “欧洲汽车”是一家著名的汽车租赁公司,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响亮的口号:You rent a lot more than a car!这句话意味着租赁汽车带给人们“更多的服务,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关心,更多的驾驶乐趣”。汽车租赁业和竞技体育事业一样,体现着“没有国界,不分肤色”、“公平、公正”的宗旨,但在中国,汽车租赁还只是在一个城市范围之内,企业在巨大的风险压力和管理压力下开展业务,还不能发出类似上述响亮的承诺,这是目前我国汽车租赁业的遗憾,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遗憾不会存在太久。

  国际现代化的汽车租赁企业,在发展中最大支持均来自汽车生产者,生产商将车辆以很低的代价提供给汽车租赁商,经过租赁商的经营,实现双方各自的收益;在经营过程中,生产商发始终保证每部汽车者到最佳方式的维修保养。以德国1996年的情况为例,租赁车总数为230万辆,其中147万辆是生产商以投资方式提供的。在美国仅1998年三大汽车生产商向汽车租赁业的投资就高达32亿美元,当年创下172亿美元的营业额。汽车租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除了为自己赢得了众多的支持外,对相应国家的汽车制造业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按人口比例来推算,这些数据也暗示着我国汽车租赁业的未来,具有光明灿烂的前景。

  百年的汽车租赁业发展史,不但证明它的成功,而且使其日趋完美。以GPS技术结合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行业应用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制约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难题,为打破汽车租赁业在中国市场上孤军奋战的局面提供了可能,目前的车情又为该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大环境,加快了这种完美的汽车消费方式走进我们生活的步伐。GPS/GSM/GIS车辆信息系统,除为汽车租赁业在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外,还为汽车消费的规模化奠定了基础。进入WTO,我国经济体制与国际经济体制接轨,汽车产业逐步开放,汽车租赁业不仅仅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正在成为众多商家进入中国的投资热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点之一。

  到2008年,也许在更短的时间里,世界将听到中国防大学租赁业响亮的服务承诺,中国不再遗憾。(文/沈海昌)



评论】【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