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李书福最近有点烦,眼看着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几款新车上不了“公告”不说,又传出吉利要改弦更张的说法,没办法他只好大老远跑到京城说明情况并一再表达要把汽车进行到底的决心。
不管怎么说,李书福的尴尬是明摆着的,作为首家进军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吉利自己掏腰包投资10几亿建立了轿车生产基地,甚至为培养汽车人才还建立了大学,生产的几款
轿车在市场上销的也不错,显然,问题不是出在吉利身上。对吉利而言,不开发新车只有死路一条,而放弃汽车,10几亿的投资就要打水漂。
遇到这样问题的其实不只吉利一家,发誓要为中国老百姓打造“T型车”的也绝不止李书福一人。而现实的情形是,一方面,中国的老百姓为拥有自己的轿车望眼欲穿;一方面,能让普通百姓买得起也用得起的轿车却少得可怜,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依然是个遥远的梦。中国的“福特”还真有些难。
造“T型车”只能靠自己
当T型车发明近10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老百姓还在为拥有自己的“T型车”而苦苦等待。
T型车及其流水线生产方式,是亨利·福特对世界汽车工业的一大贡献,更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8年开始面世的T型车,到1927年该车停产时,已经创下了累计生产1500万辆的记录。价格也从最初的850美元降到了265美元,福特汽车厂的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因此,到1924年,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汽车。不过,亨利·福特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还是他的造“百姓车”的理念:汽车不应该属于少数富人,而应该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更多,更好,更便宜”是他的经营理念,也正是由于这种理念,福特公司才在当时的1000多家汽车公司中脱颖而出。福特也成了汽车大王,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参加了总统竞选。
50年代曾经风靡世界,总共生产了2600万辆的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轿车,其实也是一款“百姓车”,它的“大众汽车”设计思想与亨利·福特的理念一脉相承。70年代日本小型汽车横扫美国大陆,它的廉价、省油的设计思想,显然是借鉴了亨利·福特的思路。
中国不需要“T型车”吗?从人均汽车拥有量来看,中国甚至排在了印度、巴基斯坦之后。去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世界排名第8位,其中轿车产量60多万辆,而10万元以下的轿车产量只有10多万辆,中国显然不是不需要“T型车”。
中国的“T型车”应该什么样?有人曾给中国的“T型车”画了一幅草图:可以坐4-5人,排量1.0L左右,最高安全时速140KM,安装冷暖空调,百公里油耗6L。其他安全装置如ABS,安全气囊可以选装,售价在5-8万元。
近2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车价却一直让普通百姓摸不着边。看一看那些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哪一种不在1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价格还在不断走高,离普通大众越来越远。李书福常常不服气: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堆铁皮吗,用得着那么贵吗?柳州五菱汽车老总沈阳说得更明白:低价位的汽车大的跨国公司根本造不出。
不放开竞争就造不出“T型车”
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公告一发布,中华、吉利、南亚、悦达就傻眼了,不仅因为这些企业申报的新产品及改进车型都没有被列入,而且以前以“6”字头登记的“准轿车”能否“转正”也成了悬念。
一位政府官员不久前也承认中国的汽车行业确实竞争不够充分,用一位资深记者的话说,政府不仅管“户口”(生产制造汽车的权力),而且还管“生男生女”(取得生产制造权后,还得限定车型)。不管先来的,还是后到的,都是一个妈生的孩子,有竞争也不过是同一个家族内部的竞争。结果是,中国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有本质的提高,在今年3月举办的第七十一届日内瓦国际汽车展上,共展出了900种型号的各种品牌的汽车,却找不到一辆来自中国的汽车,令前去采访的中国记者大为感慨。
要让这些在母亲的羽翼下长大的孩子领教竞争的残酷,就必须引入真正的竞争者,与高手过招才会有大的长进。谁都知道“入世”后跨国公司是真正的对手,而那些以民间身份进入汽车领域的吉利集团、华晨集团、悦达集团等就不是对手?80年代初,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陷入了危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后来被称为拯救沉船的英雄--公司总裁亚科卡想出一招:请求政府为其银行贷款进行担保,虽然当时在美国国会及舆论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最后美国国会还是批准为克莱斯勒公司进行担保,理由是,如果克莱斯勒公司垮台,将失去一个真正的竞争者,对美国汽车工业发展不利。
据悉,我国汽车工业的元老级人物陈祖涛曾致信国务院,建议改革投资体制,允许外资加大对国内汽车工业的投资,允许民间资金进入汽车工业。有报道说陈祖涛的建议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方案已酝酿完成。
谁能成为中国的“福特”
吉利从造汽车的那天起,就打出旗号:“造百姓买得起的汽车”,造3万元的轿车是他们的理想;而柳州五菱也提出“造百姓喜爱的车”,造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廉价车,这一点与亨利·福特的经营理念几乎如出一辙。售价8万多元的奇瑞推出后,其优质低价贴近百姓的路线,也令媒体将它和亨利·福特的经营理念联系到一块。
其实,仅仅从价位来看,有可能成为中国的“T型车”的车型不在少数,老品牌的如夏利、奥拓,新品牌的如吉利、英格尔、悦达、奇瑞等。而谁能真正成为中国的百姓车,不仅要有真心造百姓车的理念,还须有真正面向市场的灵活的机制。亨利·福特把T型车的价格从850美元降到265美元仅用了7年时间,而国内的捷达轿车已经生产了10年,桑塔纳轿车生产了18年,价格也仅仅从最初的近20万降到目前的12万左右。夏利轿车生产了15年,价格才从最初的10几万降到目前的6万左右。因此,说哪一种车型能够成为中国的“T型车”,不能只看眼下,在技术质量大体相当的前提下,谁能够最快地把价格降到让中国的百姓够得着的水平,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中国在今年“入世”已成定局,汽车业在一片狼烟中显得手忙脚乱,似乎不赶在5年的保护期内做大自己就会被“狼”吃掉。而手忙脚乱地做大不等于做强,有人就指出意大利的企业都不大,但意大利是工业强国。明眼人一语道破:高档汽车让外国公司去造,中档汽车让合资企业去造,经济型车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了,一定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下。(本报记者张凤宇)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