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 页 | 新闻 | 邮件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导航

车行天下首页 > 购车资讯 > 正文


购车资讯最新推荐

购车参谋


新车报价


销售排行


二手车市场


贷款购车


车辆保险


网友精品


汽车论坛











主编信箱



近年汽车进出口形势分析及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4月10日 12:08 车行天下

  2000年,汽车进口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90年代初,曾经出现过汽车进口高峰。1991年进口了9.8万辆,1992年是21万辆,1993年31万辆,1994年28.3万辆。在进口成倍增加的同时,国内汽车生产增长速度也很快,1992年增长了49.8%,是70年代以的最高记录,1993年也达到22%。但是从1995年开始,进口汽车数量大幅度减少,90年代后期稳定在3-4万辆左右。

  1.从2000年开始,汽车进口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进口汽车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除专用车外,各种车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轻型越野车、自卸车增长幅度最大,达到90%以上,客车增长了32%。货车和轿车增长幅度较小,分别为20.21%和7.86%。

  近三年汽车进口情况统计

  1998 1999 2000年1-11月
品种 进口量 ±% 进口量 ±% 进口量 ±%
货车 4731 -36.16 2671 -38.89 2903 20.21
客车 7418 58.46 4661 37.90 5714 32.09
轿车 18046 -43.64 19951 10.56 19054 7.86
轻型越野车 6319 391.37 4825 -23.64 7947 92.84
专用车 2635 -1.13 1680 -36.24 1078 -31.77
自卸汽车 261 63.13 70 -73.18 121 98.36
其它 305 -55.15 517 69.51 598 48.02
底盘 340 -50.58 531 56.18 344 -33.46
总计 39715 -19.01 34906 -12.11 37759 21.45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综合分析》

  3.高档车进口增加,中低档轿车进口减少。从轿车进口情况看,近年来2.5升排量以下中低档轿车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而2.5升排量以上中高档轿车的进口量明显增加,2000年成倍增长。

  近三年轿车进口统计

  1998 1999 2000年1-11月
排量(升) 进口量 ±% 进口量 ±% 进口量 ±%
≤1.0 17 240.00 26 52.94 373 133500
1.0-1.5 1033 -94.20 239 -76.86 179 -23.01
1.5-2.5 15303 13.41 17707 15.71 14089 -10.22
2.5-3.0 1216 137.04 1644 35.20 3400 133.36
≥3.0 477 125.00 335 -29.77 1013 279.40
总计 18046 -43.64 19951 10.56 19054 7.86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综合分析》

  4.进口汽车的档次提高,平均单车GIF(到岸价)逐年上升。

  进口汽车GIF价变化情况(单位:美元)

车型 1998年价格 1999年价格 2000年价格
进口汽车平均 20454 19394 28797
轿车平均 14878 15556 23118
1.0-1.5 9436 9480 11252
1.5-2.5 14266 14982 16944
2.5-3.0 23104 25593 40046
≥3.0 27283 28925 53949
轻型越野车 17400 21089 24800

  来源:《2001中国汽车市场展望》

  5.汽车进口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进口关税没有降低(到年底才宣布次年降低关税),对进口车的控制没有放开,国内生产的轿车竞争激烈,生产能力供大于求,因此进口车的销售形势相当严峻。

  6.由于中国加入WTO在2000年有了较大进展,国外汽车厂商加紧了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争夺,已经在中国有了轿车生产企业的跨国公司加快推出新的产品;尚未有生产轿车项目的公司正努力寻找机会,各大公司都加紧了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着眼于长远战略进行准备。

  汽车进口形势展望

  1.进口汽车价格不会急剧下降。

  进口汽车的销售价格中,包括四大部分:基本价格、关税、其它税、销售费用及利润,其中关税占销售价格的34%。如果汽车关税从80%降到25%以下,那么,表现在国内销售价格上不过降低20%。由于关税是逐年降低的,这20%也需要在数年内被“消化”掉,因此进口汽车的价格不会出现突然的大幅度下降。

  1994年以后,由于宏观调控,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转向买方市场,相对供过于求,汽车价格也迅速下降,进口汽车价格相对稳定,这就使国产车与进口车的价格落差拉开了。价格差距的拉开和配额制度的加严,使汽车进口数量减少,但是“关”内“关”外压差也加大,走私更加有利可图,进口汽车的高价格又刺激了汽车走私的猖獗。

  目前,政府限制汽车进口的最有效手段还是许可证,关税的作用其实并不大。中国加入WTO以后,将逐步增加进口限额,汽车进口会明显增加。但是考虑到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政府必然要采取措施控制汽车进口在一定限度之内,决不会“开闸放水”。

  2.国内需求形势。

  汽车进口同国内需求有关。在汽车需求迅速增长的同时,价格也急剧上涨,这在1992-1993年表现得非常显著。反过来,这种极高的价格又给了市场一个扭曲的信号,刺激了国内生产的扩张行为和盲目进口的行为。国内汽车价格最高时,与同档进口车价格差距缩小,如桑塔纳在1993年卖过21万元,与走私车价格相当接近,这对国产车是不利的,这就是为什么国产车高速增长的同时带动了进口车的涌潮,国产车的高价格是引起汽车进口增长的刺激因素。

  如果在数年后国内出现汽车需求激增的局面,国内轿车可能在增产的同时涨价(或者变相涨价),那就会又给汽车进口发出信号,进口汽车的压力将很快增加,而那时关税也低了,许可证也松动了,1985年和1992年的“人间喜剧”又要上演。

  3.国内外产品的互补性。

  由于汽车生产的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进口汽车与国产汽车市场补性明显增强。2001年1-11月,轿车进口增加7.86%,其中2.5升排量以下的轿车进口是明显下降的,因为这类轿车进口价格较高,而2.5升排量以上轿车大幅度增加,是因为国内中高档轿车生产较少。通用公司副总裁杨雪兰曾经说过,中国中高档轿车市场规模较小,生产难度较大,因此将主要依靠进口。经济型轿车国内外价差较大,需求量较多,在中国生产成本低,因此将主要依靠在中国生产。中档轿车今后国内外差价缩小,因此是生产还是进口是许多公司经过权衡才会作出决策的,这一档轿车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进口都会明显增加。

  4.跨国公司战略走向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是不一样的。一些实力较强,战略明确的公司将扩大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如大众、通用、福特等。一部分公司采取两手战略,既生产也进口,利用合资企业建立销售渠道,为今后扩大销售创造条件,如丰田、本田。低价车只能在中国生产,因此韩国现代、菲亚特、铃木等公司只能选择就地生产的方针。有的公司注重短期效益,等待将来大量进口。

  大众公司态度最为明朗,2000年大众公司许多高层人员都明确表示,大众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扎下了根,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后只能继续在中国生产下去。并表示今后将增加投资35亿马克,主要用于增加品种,更新产品。大众公司表示,将在中国生产所有级别的轿车,加强在中国的采购工作。

  通用和福特也表示要“在市场生产”的战略意图,通用明确表示其目的在20多年后的中国汽车市场。

  由于占领中国轿车市场主体的几大跨国公司都积极表明在中国扩大轿车生产的战略意图,这些公司都会从战略目标出发,自动限制从海外的进口,以免“大水冲了龙王庙”。

  5.汇率变化的影响。

  有的人曾经问,为什么90年代初汽车关税从从230%降到80-100%,价格却没有明的下降?这是因为在关税减少的同时,汇率同时发生了复杂的变化。80年代中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2.7:1,后来缓慢下降,90年代中期稳定在8.3:1左右。

  在汇率变化的同时,还存在着汇率从黑市到双轨制最后到并轨的过程。1993年调剂汇率曾经到了12:1。

  由于这两个同时发生的变化,就使进口汽车的价格仿佛没有大的变动,这应该认为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有意安排的变动。进口汽车的关税是要按当时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来计算的。那么在研究进口汽车价格时,又多了一个因素:汇率。汇率的作用相当大,因为它抵消了关税降低可能带来的进口汽车价格下降。如果80年代的汇率不变,或者将来汇率上升,关税的保护作用也就削弱甚至消失了。

  6.消费者偏好。

  进口车的竞争力不在价格方面。广州一家调查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有60%的人认为在选择进口车或国产车的时候,如果国产车比进口车便宜50%(一半的价格)就可以接受,也有25%的人认为便宜40%可以接受,不到10%的人认为便宜30%可以接受。这就是说,进口车价格比国产车高出一倍都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情形在中高档车更为严峻。据中国汽车进口中心提供的资料,上海通用别克和广州本田雅阁在国内的售价比国外同型车低20%,如果差距缩小到10%,购车者就不会选择国产车了。越高档的车,买车人越不在乎价格。

  一个成熟的市场上,消费者注重的是产品性能,其次才是价格。中国消费者很快会把重点从价格转向性能。

  国内汽车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小毛病多,修理频繁,零部件可靠性差,使用时间短,使用成本高,把价格优势抵消了。有人举过一个例子:进口汽车灯泡价格4元一只,可以使用一年,国产灯泡价格一元一只,使用期只有一个月。这个帐谁都会算。

  7.国家产业政策走向。

  当前国内对产业政策争论较大,集中争论的是国产化和股比控制。如果强调国产化,表面上会限制汽车进口,实际上会促进进口。限制股比会促进汽车整车进口。(贾新光)


所属专题:国内汽车产销月度分析
汽车论坛】【汽车聊天】【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