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国家经贸委向社会公布了包括机械、汽车、冶金、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医药、等13个行业的“十五”规划。7月5日~6日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在天津组织召开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发布与宣传贯彻会,国家经贸委有关司局、有关部委的相关司局、部分金融机构、相关协会、国内主要汽车、摩托车、农用车、发动机、零部件企业、部分国际汽车公司的驻华机构、部分机床设备企业等300多家单位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一时间,关于汽车的“十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五”规划)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有趣的是,这样一件对“中国汽车工业”将产生巨大影响的大事,多数汽车企业的老总在公开场合却采取了“不表态”,“不反对”,也“不赞同”的“三不”政策,人们不竟要问:汽车工业的“十五规划”到底怎么了?
发展2至3家汽车集团的现实依据
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在发布行业“十五”规划时说,国家经贸委之所以要提出发展2至3家大的汽车集团,是想整体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和竞争水平。因为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汽车行业共有企业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这种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虽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以后,汽车工业分散、重复建设有所抑制。但由于高关税和较严格的市场准入保护形成的利益驱动使一些地方、部门从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出发,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目前这种势头仍有增无减,以致有限的资金、市场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推进汽车行业的改革改组和结构调整,改变散乱局面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同时,产品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不强等原因,没有形成较强开发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有经验的开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卡车产品开发体系,更不具备轿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国外汽车企业每年的技术开发费投入约占年销售额的3%-5%,数额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而我国一些重点骨干企业这一比例不到1%,投入总量与国外差距更大,以致汽车产品品种少,技术水平落后,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
再者,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利用外资也大幅度增长,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基于这样的结论,国家经贸委认为,汽车工业发展2至3家汽车工业集团是势在必行的事。
政府不能好心办坏事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高级工程师贾新光认为,国家经贸委提出要扶持和组建2至3家大的汽车工业集团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国际上大的汽车集团都不是靠政府扶持起来的。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如福特、通用等都是经过几十年的激烈市场竞争出来的,而不是靠政府的扶持起来的。他提醒政府部门切勿“好心办坏事”。
他举了一个例子:日本政府早些年的时候,也希望通过政府的扶持来帮助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大,为此,当时的政府就把丰田、日产公司的老板请来,说政府想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来发展壮大。当时,企业就明确表示,谢谢政府的好意,企业还是靠我们自己干比较好,政府帮忙有可能会越帮越忙。
这不是一个笑话,美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也能说明这一点。美国也没有专门的条款来支持美国的汽车企业来做大、做强。美国汽车工业历史也告诉我们:汽车工业就要靠激烈的汽车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让优良的企业更加优良”,“让劣势的企业更加劣势”,“让良币逐走劣币”。只有靠市场的手段来形成大的汽车集团,政府一厢情愿地想靠扶持来产生大企业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而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家有关部门之所以想通过“政府有形的手来扶持大的汽车工业集团”,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真是要让中国的这些汽车厂家自由地进行市场竞争,将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市场角逐的时间成本也是巨大的,而激烈的商场竞争结果也只是产生诸如美国那样只有3家汽车生产厂家。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有形的手在短时间得到“竞争结果”,大大缩短竞争周期。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而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宋健认为,市场结果是不能速成的。就好像奥运会冠军是不能靠指定一样的道理。虽然如果真的让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自由竞争,由于我国特有的投融资体制的原因,自由竞争最后导致的是大量的国有资本的损失,但这种市场竞争的法则仍然需要遵守。因为先天指定的大集团未必就是真正的市场强者,而目前市场的弱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未必就是真正的市场弱者。不能就目前的实力就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甚至给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自由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不公平的。
专家认为,“十五”规划没有说明扶持2至3家大的汽车工业集团,是依据什么来考虑的。是依据企业的净资产呢?还是依据企业的利润呢?还是看好企业的良好前景呢?如果依据净资产来考虑,那么要是企业的负债高得很,企业又怎么能成功兼并其它企业呢?因此参照中国的摩托车作业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为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就是靠市场竞争艰难地发展起来的,市场成就了一个企业的强和大。
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教授姜正根认为,政府包办婚姻往往是不幸福的。以浙江杭州的家电企业为例:1997年杭州四大家电企业---东宝空调、金鱼电器、乘风电扇、华美冷柜经过政府的协调,也是基于组建大的家电联合体的考虑组建了杭州家电集团,可是强扭的瓜不甜,不到两年的时间杭州家电集团就宣布解散了。政府的初衷是让杭州的家电企业做大、做强,而事实上政府包办婚姻往往会使得强者变成了弱者。
专家认为: “十五”规划没有大的突破
同时专家还认为,汽车行业的“十五规划”没有多少新意,甚至连语言都是一样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高级工程师贾新光认为,从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汽车工业的“十五”规划来看,“十五”规划与“九五”规划没有多大突破。
他说,比较两次五年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思想,两者没有多大的差异。
“九五”规划的“发展方针”提出:以零部件国产化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以大集团为主,逐步促进联合重组,实现规模经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分类调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形成集团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即国家通过统筹规划,在优化存量的基础上,集中增量投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形成经济规模,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而“十五”规划提出的“指导方针”是:坚持开放与加快自主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以零部件为基础,以经济型轿车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加大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改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化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
再比较两次规划的主要目标。“九五”规划提出:2000年汽车产量270万辆(实际207万辆),其中轿车120万辆左右(实际60.06万辆),重型货车、大型客车12万辆(实际8.9万辆),中型货车、中型客车约35万辆(实际18.97万辆),;轻型客车约78万辆(实际63087万辆),微型货车、微型客车约25万辆(实际54.61万辆)。而“十五”规划提出:2005年汽车产量为29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目标值没有太大的变化。
再来看看两次规划的主要措施。“九五”规划提出:一是促进企业集团化。二是加大投资集中度和力度。国家要确保汽车重点项目的投资,优先安排利用外资。三是对汽车行业的重点企业实行债务资本化试点。四是促进国产化,实行与国产化率的优惠税率。五是促进零部件工业发展。六是促进产品开发和科技进步。七是促进产品出口。八是实施产品认证。九是完善汽车市场体系,培育汽车市场。充分利用现有流通渠道,开展购车储蓄、分期付款试点,加强道路和加油站等建设,切实解决汽车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
而“十五”规划进出:一是制定符合世贸规则的汽车工业发展政策。二是加大开拓和培育汽车市场力度(包括扩大私人购车市场、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汽车消费政策、调整消费税、整顿收费项目和标准、彻底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尽快实施燃油税、打破地方保护、加快公车制度改革、放开汽车定价管理)。三是推进法制化管理,健全汽车法规、标准体系。四是集中支持一汽、东风、上汽尽快壮大实力,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五是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建设。六是加快零部件工业发展。七是加强对外合作,努力扩大产品开发。八是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专家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十五”规划没有把中国的汽车工业放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和发展。给人的感觉还是“计划”的色彩比较浓厚。(本报记者 杨明炜)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