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屏幕上比《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还火的是什么?当然是体育。当索契冬奥会的圣火熊熊燃起,营销收入达13亿美元的最贵冬奥会便已形成定局。
借助冬奥会的声势,赞助商们各显其能,三星电子以冬奥会无线通信领域官方赞助商的身份向参赛的每一位运动员赞助了一台GALAXY Note3,并强势禁止在开幕式上出现任何苹果产品的LOGO。
汽车品牌的赞助商更是八仙过海,宝马(美国)不遗余力地加入了激发美国民众支持国家队的赞助攻势。与此同时,MINI与中国花样滑冰队和花样滑冰青年队签订赞助协议,并积极推动单板滑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把自己年轻的品牌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赛场外,大众提供3辆名为“AmarokPolar Expedition”的极地远征车,用于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冬奥会的宣传活动,成为横跨俄罗斯的冬奥会宣传使者,也精彩地展现了出色的御寒和越野功能。甚至斯柯达也为俄罗斯市场推出专属的Yeti Sochi特别版,在莫斯科车展上首次亮相后,为此次冬奥会应运而生,形象地演绎了自己“雪妖”名称的涵义。
上一届冬奥会,“零油耗、零排放”的雪佛兰Equinox燃料电池车成为温哥华冬奥会官方用车。通用汽车(加拿大)为此次会议提供一系列环保型汽车,总数超过4600辆,其中超过30%的车辆应用了前瞻性绿色环保技术。
是的,聪明的汽车企业都在做体育营销。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体育独有的魅力让它的互动性、娱乐性和个性化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汽车与体育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早在1936年,宝马就曾帮助美国队设计雪橇车,试图夺取美国队冬奥会历史上的首金。多年来,宝马的运动基因也深入人心。奔驰一直以来坚持赞助网球比赛,并与费德勒、李娜等网球明星签约,对践行年轻奔驰战略也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这说明除了扣人心弦的短兵相接,更需要源源不断的细水长流。
显而易见,体育营销不是投机,在拿到亚冠冠军之后,一系列企业都希望能够借助恒大推广自己的产品,据说某汽车品牌也赢得了“胸前的荣誉”,但是这个“点动作”能否持久,是急功近利还是画龙点睛,一年后我们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