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文字D》忽悠的全国的驾驶员都想开前驱车漂移一把的时候,大家忽略了一个很好的系列电影——《The Fast and the Furious》,《速度与激情》,一共3部,前俩是改装汽车,第3部是改装摩托。和这个系列比起来,《头文字D》就是垃圾(音:LE SE)了。
看完这个系列就会对美国的地下赛车与汽车、摩托嘉年华有个大体、直观、现实的了解。如果不是演员是大鼻子,只看那些RSX、S2000、R32、SURPRA什么的,你会以为这是在日苯拍的。
全世界第一次关注钢板厚度、强度是甲午海战,日军2方向双列阵齐射中国旗舰“定远”达2小时之久。“定远”屹立不沉尚有还手之力。日军指挥官濒临崩溃的大喊:为什么它不沉?!为什么它还不沉?!此一役日军虽胜,却胜的信心底儿掉。
(强烈建议今后中国第一艘航母仍命名“定远”,不止为纪念,更为明志致日。)
这一切都因为当时属一属二的装甲板。
德国的匹斯麦也是因为这点让英国人惶恐不安。
但当时有了航母
有了舰载机
后来有了海上空战
后来有了俯冲轰炸
后来有了反舰导弹
后来有了自动制导贴海攻击鱼雷
后来有了箔条诱饵
后来有了密集阵
后来有了护卫舰、潜艇阵列
。。。。。
后来如果被击沉,已经不是钢板的问题了。虽然军舰钢板仍有装甲板。
在陆地上,我个人不准确的记得是雷诺最早在车上加了装甲板,然后坦克出现了,但一直到2战还能被反坦克枪敲掉。增厚是强度不能有效提高后唯一的办法。
后来一聪明人想到了倾斜装甲。
后来是改进材料
后来是减小外型——(异曲同工,LS400推出的时候减小风阻,相比同重量的奔驰,油耗大幅度减少。)
汽车要跑的快,就要轻,本田NSX第一次在量产车上用铝,奔驰批量制造了碳纤维零件。
改装赛车要安全起码是4点安全带、防滚架、加焊。
要跑的稳就要给轮胎足够的下压力,最好下压力不随速度提升而改变,就有了可变定风翼。
《速度与激情》里我们看不到有人为增加下压力而加重车身、加厚钢板。
A8在美国卖的不好,是因为是铝做的。美国人感觉不安全。如果只从表面看,傻瓜才相信铝皮的强度比钢板强。就象倾斜装甲,奥迪靠的是结构的革命。
以奔驰为代表德国车的钢板在之前的20年中一直在减少厚度,它们在追随日苯车,只是时间要比日苯车晚一个车型周期。甚至玻璃也薄了。大众把未来赌在铝上,但专业的焊接设备、扳金的困难、耐高温差等缺点,使其成为全世界的销售车型有很大的、不可逾越的困难。你会接受保险费与零件工时费2、3倍于奔驰A160的奥迪全铝A2吗?我不会,有钱人不买,没钱的买不起。典型的营销失败案例。
还什么能减轻车重、提高强度?克尔维特用了玻璃纤维。缺点就是扳金没戏了,东风小王子也有同样的缺点。
如果你很有钱,就是那种有私人喷气飞机的主,碳纤维车身是个选择。但大多追求速度的只是一般有钱,在引擎盖、车顶上用碳纤维就不错了,悬挂也换成铝的,车桥用聚合工程塑料。。。
在国外参加嘉年华,能看到发烧音响、可调高低悬挂、新的涡轮、NO。。。如果这时有人上前象买西瓜一样敲敲车壳,满意的说:钢板不错。。。。。恭喜,本届嘉年华的第一呆瓜就是他了,我打赌,他是中国人,大陆来的!以台、港、澳人的汽车文化素质,干不出这个来。
哈雷前面有个小牌,写着“LIVE FOR DRIVE,DRIVE FOR LIVE”。
有点偏激,但很多老头骑着它穿洲过省。
还有很多老头买野马、克尔维特。。。
追求速度就是追求自由——这是真理!
光速后我们子孙就能移民外星,展开星际贸易,最后美国独立的事件会在地球外重演,最后星球大战。。。。。
什么是车文化?台湾高中生晚上千人速可达竞速、《头文字D》、暴走族、骑哈雷的老头、开GOLF的教皇、301改装厂、ABT、莲花、超级7、MINI、《偷天换日》、《急速60秒》、野马-歇而比、歇而比、SS、H1、H2、JEEP、陆地巡洋舰、涡轮、HID。。。。都是。钢板不是。那只是无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