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如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还有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具有实体的概念,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它具有历史价值或审美价值,是前人通过卓越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三是这些文化遗产能够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我们知道,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物化形态而存在的,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它不受当今人们活动的影响而存在于世(天灾和人为毁灭除外)。如武侯祠、杜甫草堂及各宗教寺庙、道观,先人建造于几百年前,仍立于今世。但它的建造工艺流程、包括一些绘画的用料配方,都是无形的,非物质的。再比如蜀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但工艺的绝技、艺术的构思、行规、信仰、禁忌等,还有倾注在作品中的个人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形的,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
二、政府的保护措施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7年完成六大任务
近年来,由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下一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主要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
要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工作。
–
要认真做好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申报工作。
–
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
要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要进一步推动政策法规建设。
–
要认真搞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各项活动。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着重关注的内容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着重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活态性,因此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文化部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权利和义务将做出规定。二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三是建设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征集工作。各地在普查中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的登记、建档和征集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建立博物馆或展示中心,抢救流散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
3、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别,518项。其中,民间文学 31项,民间音乐72项,民间舞蹈41项,传统戏剧92项,曲艺46项,杂技与竞技17项,民间美术51项,传统手工技艺89项,传统医药9项,民俗70项。
三、北京、山西、陕西、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
北 京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
名称 |
类别 |
096 |
民间音乐 |
|
104 |
民间舞蹈 |
|
145 |
传统戏剧 |
|
172 |
京剧 |
传统戏剧 |
285 |
天桥中幡 |
杂技与竞技 |
286 |
抖空竹 |
杂技与竞技 |
326 |
象牙雕刻 |
民间美术 |
393 |
景泰蓝制作技艺 |
传统手工技艺 |
394 |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
传统手工技艺 |
400 |
雕漆技艺 |
传统手工技艺 |
427 |
木版水印技艺 |
传统手工技艺 |
446 |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
传统医药 |
490 |
厂甸庙会 |
民俗 |
— 北京周口店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西北部的龙骨山是中华民族的远祖—北京猿人的故居。1929年,在中国学者裴文中先生主持的发掘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完整的头盖骨。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把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万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圣地。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周口店古人类文化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使它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周口店作为古人类遗址,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为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好、保护好,2002年8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署了共建协议。协议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建设、管理及科普教育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遗址的科研工作,拥有对遗址的发掘权、标本的所有权和研究权,可依法对遗址进行发掘、研究并保管标本,对遗址保护和科普工作给予指导。市院共建,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得到了政府空前的重视,组织机构、内外环境、服务设施、保护规划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市场经济下,周口店遗址同样也面临着门前火车震动对遗址造成的破坏、重点保护区外的有些化石地点因开山、采石不同程度遭受到破坏,落实保护规划周边工矿企业和居民的拆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样是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矛盾。因此,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协调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不仅仅是文物工作者的事情,更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山 西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
名称 |
类别 |
009 |
董永传说 |
民间文学 |
032 |
民间音乐 |
|
033 |
河曲民歌 |
民间音乐 |
087 |
晋南威风锣鼓 |
民间音乐 |
088 |
民间音乐 |
|
089 |
民间音乐 |
|
095 |
民间音乐 |
|
097 |
五台山佛乐 |
民间音乐 |
108 |
民间舞蹈 |
|
112 |
民间舞蹈 |
|
114 |
民间舞蹈 |
|
162 |
晋剧 |
传统戏剧 |
163 |
传统戏剧 |
|
164 |
传统戏剧 |
|
165 |
上党梆子 |
传统戏剧 |
185 |
传统戏剧 |
|
186 |
传统戏剧 |
|
193 |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 |
传统戏剧 |
214 |
传统戏剧 |
|
215 |
传统戏剧 |
|
217 |
二人台 |
传统戏剧 |
232 |
传统戏剧 |
|
235 |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
传统戏剧 |
245 |
曲艺 |
|
315 |
民间美术 |
|
385 |
传统手工技艺 |
|
401 |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
传统手工技艺 |
409 |
传统手工技艺 |
|
411 |
传统手工技艺 |
|
502 |
民俗 |
—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部,自古为西通陕甘、东达豫赵的咽喉要地。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翼城杨家祠堂牌匾上写道:“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的热哄哄。”落款为大唐贞观三年正月。《翼城县志》“国戚卷”载:“明万历年间李太后回翼城省亲赏花鼓银子三千两。”可见翼城花鼓在明万历年以前就已存在。由清代至今,翼城花鼓已成为百姓庆丰收、祭祖先的例行表演形式,所谓“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花鼓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表演形式以行进表演和广场表演为主,也有舞台表演。其乐器比较简单,有花鼓、大苏锣、呆锣、小战鼓等。曲牌则有“五流水”、“花流水”、“五槌”等,唱腔多为当地民歌,一般由花鼓手和女苗子领唱,众人齐和。
翼城花鼓世代流传,经久不衰,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后人了解古代翼城的社会变迁、历史沿革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同时它也是音乐学、民俗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挖掘、整理和保护翼城花鼓,对进一步丰富民间舞蹈将起到积极作用。
— 山西剪纸
剪纸是民俗活动重要的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创作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淳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窗花”为代表。
— 山西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它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漆艺之一,历来是三晋名产,平遥三宝之首,曾屡获国家级金、银奖。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
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著称,光是刮灰就需要五到六次,而且每次都必须等到刮上去的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平遥推光漆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精雕细琢,用料也颇有讲究。平遥推光漆器使用的是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的漆树刮掉树皮后流出来的一种天然漆料——大漆。
推光漆工艺,从底漆到面漆,每髹饰一道大漆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平遥推光漆最后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抛光的,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来要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漆面要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以后会越擦越亮,适于长期摆放。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工序细致复杂。具有构造精细、漆面光洁、彩绘富丽、防潮防热等特点。
— 平遥日升昌记票号
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日升昌记票号成立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在短短百年之间,凭借辉煌的业绩,建立了中国当之无愧的金融帝国,其分号遍及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同时还在欧美、东南亚等国拓展业务,建商立铺,并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如今,晋商辉煌业已不在,但票号旧址依然存留。日升昌记票号坐南朝北,南北长65米,东西宽20米,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三进院落,临街面阔五间,中间为通道,两边是铺面,上面建楼,存放财物。前院东西两边各有柜房两间,中院东西各建客房三间,正面为中厅,为汇兑业务的重要场地。中厅上面建有楼房,以存放物品。紧靠中厅南檐接出半坡顶平房三间,中部为走道,东西两边为小套间。后院南有正厅五间,东西两面各有客房三间。由于从事金融行业,因此对安全极为慎重严密,整个院落布局建筑考究,墙高宅深,防盗设施齐备。
票号代表了我国清代金融业的繁盛。日升昌记票号的诞生与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全国金融流通,加速了资本周转,对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
— 平遥镖局
镖局从狭意的角度来讲就是为一些商家和个人提供安全保障的专门机构。到了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和票号的产生,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票号押送银镖,这就形成了镖局走镖的两大镖系—银镖和票镖。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对象就转化为一些有钱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手饰和保护人身安全,这就形成了粮镖、物镖、人身镖三大镖系,这也就是镖局走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
山西人在外经商的特别多,这就给山西人创办镖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中国第一家镖局是由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在北京顺天府门外创办的兴隆镖局,像中国历史上平遥县的王正清创办的同兴公镖局、祁县戴二闾创办的太汾镖局、文水左二把创办的昌隆镖局都在历史上享有名气。山西人创办镖局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最早和最多的。平遥比较有名的当数同兴公镖局、中国镖局和华北第一镖局。
陕 西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
名称 |
类别 |
049 |
民间音乐 |
|
092 |
西安鼓乐 |
民间音乐 |
093 |
蓝天普化水会音乐 |
民间音乐 |
105 |
民间舞蹈 |
|
116 |
安塞腰鼓 |
民间舞蹈 |
117 |
民间舞蹈 |
|
160 |
秦腔 |
传统戏剧 |
161 |
传统戏剧 |
|
175 |
传统戏剧 |
|
205 |
商洛花鼓 |
传统戏剧 |
235 |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
传统戏剧 |
236 |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
传统戏剧 |
250 |
陕北说书 |
曲艺 |
264 |
曲艺 |
|
311 |
民间美术 |
|
315 |
民间美术 |
|
346 |
民间美术 |
|
358 |
传统手工技艺 |
|
362 |
传统手工技艺 |
|
480 |
民俗 |
|
502 |
民间灶火 |
民俗 |
—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又称西安古乐、长安古乐、长安鼓乐等,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三个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它保留了唐宋以来多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艺术传统,国内专家称之为“一部活的音乐史”。它对于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依托寺庙进行乐事活动,逐步分为僧、道、俗三个流派,明清时达到鼎盛。目前流传于西安市以及终南山北麓的长安、周至、蓝田等县区。著名的古乐社有南集贤、何家营、大吉昌、东仓、西仓、端履门、城隍庙等。1953年以来,陕西省整理出了千余首(套)西安古乐曲目,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改编了《香山射鼓》、《骊山吟》、《玉门散》、《羽调绿腰》等乐曲以及大型仿唐乐舞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西安鼓乐在2006年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西安古乐研究专家赵庚辰、李石根以及知名文化人钟明善、陈忠实、贾平凹等也加入了保护者的行列。
— 古法造纸
今日造纸高度发展,种类繁多,而且产量可观,但在中国的极个别地方,仍然使用着古老的造纸工艺。一套完整的屏纸制造工艺共有72道工序,和《天工开物》中的记载如出一辙。大致可分为:切竹淹竹,捣刷、抄纸、分纸和晾晒等过程。先是把收集回来的树皮进行初步筛选,浸泡,然后放进大锅里煮,通过高温使其进一步软化。煮后的树皮再放到石碾上反复碾压,同时加上生石灰泡制约一天。再将泡制过的原料继续放到锅中用高温蒸半天时间。此时,树皮中的纤维才被充分软化,达到做纸浆的要求,但还不能直接用于造纸,必须把它拿到有活水的地方洗掉石灰和其它杂质。最后,将原料用石锤砸碎,切成片放入水中再淘洗一遍。经过上述初加工后,把原料放入一个石槽中,用碗口粗的圆木尽量捣碎,捣碎后的纤维被放入纸槽打浆,这才有后来的捞纸、压纸和晾晒工序。
—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水会音乐始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风格。历史上是专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演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行乐(进行中演奏)和坐乐(室内诵经时演奏),其音乐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从唐代传至蓝田民间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的全家岭村和揪树庙村一带。
“水陆大会”通称“水会”,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取水形式,是过去天旱时人们祈雨的一种祭祀活动。民间叫“取水”,也叫“祈雨”。在历代的取水活动中伴同取水活动的这种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因为它便于长途行走,也叫“行乐”,水会音乐细腻悦耳,人们也把它叫做“细乐”。在声势浩大的取水活动中,水会音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像人们常说“水会不动乐,马角不起驾”。
蓝田水会音乐从乐队乐器构成、曲目、记谱法等方面显示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抢救传承这一民间特有的音乐形式,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创后,多年来一直处于濒危状态,乐谱所剩无几,乐器亦大量丢失损毁,老艺人已相继谢世,抢救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 皮影戏
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又有“电影始祖”之美称。起源于汉代之前。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皮影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陕西关中地区为皮影的发祥地,陕西皮影主要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西路皮影以凤翔皮影最为突出。关中皮影刻绘善于动用洗练的轮廓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相间、虚实有致的手法,精致缜密的雕镂功夫,以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深刻感人。、皮影设色艳丽特殊,所采用的过渡色独具特色,各种颜色由深至浅,或
—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明代曾在此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避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 凤翔木版年画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流传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现在经过木版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三百多种。凤翔木版年画的构图古朴、夸张、粗犷、威猛、颜色对比鲜明,主要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从画墨线稿、贴版、粘版、刻版到设套色、刻套色版、印刷,至少要十三四道工序。凤翔木版年画是在古老文化传统和人民生活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画的题材大多与当地乡土民俗密切相关,它寄托着人们向往太平安宁的美好愿望,乡土气息颇为浓郁。
甘 肃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
名称 |
类别 |
13 |
河西宝卷 |
民间文学 |
027 |
民间文学 |
|
050 |
民间音乐 |
|
051 |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 |
民间音乐 |
068 |
唢呐艺术 |
民间音乐 |
112 |
民间舞蹈 |
|
118 |
兰州太平鼓 |
民间舞蹈 |
213 |
传统戏剧 |
|
215 |
传统戏剧 |
|
235 |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
传统戏剧 |
255 |
曲艺 |
|
260 |
兰州鼓子 |
曲艺 |
325 |
庆阳香包绣制 |
民间美术 |
330 |
夜光杯雕 |
民间美术 |
337 |
临夏砖雕 |
民间美术 |
392 |
保安族腰刀锻制工艺 |
传统手工技艺 |
398 |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
传统手工技艺 |
485 |
民俗 |
— 敦煌莫高窟
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公元366年开始在鸣沙山上开凿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持续了10个朝代,1500多年。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虽然经过风沙侵蚀,现今仍保存有10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是人类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然而,在敦煌莫高窟,日益增多的游人正给壁画、雕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自1979年旅游开放以来,莫高窟共接待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0多万游客。在旅游旺季,日游客人数在3000至5000人次之间。莫高窟59%的洞窟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空间局限,游客增加,洞窟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游客的增多打破了洞窟原有恒定的小气候环境,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以及窟内相对湿度增加,空气温度上升,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彩塑。
— 武威攻鼓子舞
武威,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早在汉唐时期,这里便孕育出了盛名卓著的西凉乐舞艺术,曾风靡一时,闻名遐迩,以其别具一格的演奏技巧和淳朴的民乐风格,在中国乐舞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并对后世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四坝镇杨家寨子的“攻鼓子”最负盛名。有人说这是一种古代军旅出征乐舞的遗存,后来流入民间。据有关专家考证,攻鼓子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生活在河西地区的月氏或乌逊等某个少数民族的一种鼓乐舞。“攻鼓子”不同于一般的“腰鼓”和“太平鼓”,但又融合了腰鼓的灵秀和太平鼓的浑厚,更显洒脱和豪迈。
“攻鼓子”由当初的一种民间传统社火表演形式,发展到今天成为专业的艺术表演的确很不容易。如今,艺术团人员老化,培养新的演员又没有经费,服装和道具更是陈旧老化无法更新,经济的拮据严重制约了“攻鼓子”表演艺术的发展,亟待拯救。
— 酒泉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这是我国至今仍有讲唱活动的少数地区之一。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河西宝卷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文革”期间渐渐趋于沉寂,开始走向式微。
河西宝卷有佛教类、历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寓言类四种类型,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主题多谴责忤逆凶残,宣扬孝道和善行。河西宝卷是在敦煌俗文学的深刻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研究河西宝卷可对敦煌学研究有所助益。宝卷中劝人向善、助人为乐的精神,对父母尽孝、与兄弟和睦、同他人友好的品行和勤劳生产、爱惜粮食的美德等,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均有一定的作用。
当前,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习俗的改变,已很少有人主动举行念唱宝卷的活动。现在的念卷者,大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这一人群在未来的逐渐逝去,河西宝卷将面临消亡的危机。
— 酒泉夜光杯
一提到酒泉有名的传统工艺品—夜光杯,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翰的传世佳作《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因为王翰的佳句,使夜光杯成名呢?还是因为夜光杯的成名而使王翰欣然命笔?也许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吧。不过夜光杯的存在和出名,比王翰的《凉州曲》要早得多,这恐怕是毫无疑问的。
“酒泉",本来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加上它的名产夜光杯,更加赋于它浓郁的神奇色彩。追根溯源,酒泉夜光杯是怎样出世的呢? 汉唐以来,西域各地向朝廷进贡,而运输又相当困难,路途遥远,费时费力。酒泉自然成为贡品的歇脚之地。洁白无瑕的和田玉,是冠于诸品之上的相当名贵的贡品,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往往会由于路途耽搁误了入贡之期,后来就在酒泉开坊设场加工和田玉器皿,以成品入贡,保管运送都比较方便,这个办法,也受到朝廷认可。于是制玉作坊就发展起来了。后来和田玉的供应发生了困难,于是酒泉的玉雕工匠们在祁连山中发现开采了质地优良的酒泉玉(俗称老山玉)。酒泉玉的开采和制作,不仅满足了入贡朝廷的需要,而且还投放于市场,沿丝绸之路,远销到国外,这便是酒泉夜光杯的缘起。
酒泉夜光杯以它的精工雕琢,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品种繁多,款式新颖,色彩斑斓而著称。它纹理天然,薄如蛋壳,质地光滑细腻,具有耐热耐寒,不爆不裂,易于保存。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夜光杯也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其特殊的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
— 完 —